close
寄件者 Blogger 圖片



湊加苗的作品目前我看了三本,都是第一人稱、多對白、淺顯易讀、劇情取勝的路線,看第一本「告白」的時候覺得新鮮,第二本「贖罪」開始有些老套,而這第三本「少女」,前半本如雞肋,後半本雖然精彩些了,但那也只是靠著在劇情上另闢蹊徑使人有驚奇之感。

這樣評斷「少女」這本書可能有點嚴苛,或許是因為我離開女高中生的日子已經太久了,所以無法受到書裡描述女高中生及其友情片段的感動。但事實上湊加苗另一個作品特色才是讓我沒有特別想要收藏的原因,那就是她太淺顯、太白話、太追求劇情,在環境、動作方面的觀察很少,人物描寫也多以對話形式刻劃,對我來說總是有點太薄。

「少女」這本書的角色不多,角色走動的範圍也不廣,說實在便是一群相同生活領域的人在某幾個特定的地點生活的故事,不能說這本書很無聊,但是前半部兩個少女輪流碎念對我真是一大折磨。

而一直看到最後,我也還是不能確定敦子到底曾受過怎樣的校園霸凌,或是由紀在手的握力大減之後有過怎樣的不便。但我強烈感受到這兩個女孩子雖然名為好友(而最後結局也證明他們的確是好友),卻一點也不了解對方-因為他們提及對方時,和對方在心底真實的想法相去甚遠。

最近我也在思考真正的朋友是甚麼。我想所謂的朋友就是一個你願意拉長時間等待他和你取得共識的人。有點複雜,不過這是我真實的想法。隨著年紀的增加,人都會有越來越多屬於自己的堅持,以我來說,看電影一定要吃甜的爆米花,走路喜歡走右邊,類似這樣的無聊堅持月來越多,而我相信我絕對不是特例。可是總會有人能打破這些堅持,或許有時候不太習慣,但是因為是朋友,所以覺得為對方做一點小妥協也無所謂,這是還是女高中生時候的我就已經認定的想法。

====================以下有雷====================

但是「少女」裡的女高中生不一樣。她們自小相識,卻有著說不出口的競爭意識,一邊依賴著對方,一邊又觀察著對方,互相分享煩惱,卻也暗自為對方擺脫不掉的煩惱竊喜,假裝理解對方的感受,卻又案自揣測-她只不過是說謊罷了,真不明白為甚麼。

事實上看到這些片段我真的很不耐煩,因為我最討厭的就是這些行為。今天和吾友牡丹提起某些往事,才發現年輕時候的我們都很白目。「少女」裡提到種種細膩的心思轉折,或許我們都不曾有過,還是說日本的女高中生和台灣的女高中生不同?

似乎有點離題。書的後半本,話題似乎試圖轉到女高中生冤枉中年男子為色狼藉此敲詐的新聞議題,包洋蔥似的,第一層是因此家破人亡又丟了工作而失去自己的高雄孝夫,第二層是想趁機羞辱四處打聽高雄孝夫消息的女高中生的三條花園。可是對白式的筆法在處理這種斷落的時後顯得非常無力,尤其日本其實早有以新聞議題為題材而且技巧高明的東野和吉田,湊加苗在這部份的切入很淺而不立體,有一種刮到皮但沒挖到肉的感覺,看了只覺的喔原來日本有這種事情啊,但卻像一個獨立、沒頭沒腦、硬插入書裡的爆點。

小昂的水果刀插進父親背脊的時候劇情算是打了個漩,總算有了個小高潮,但後續的處理方式又讓這高潮有排山倒海而來、偃旗息鼓而去之感。我想這就是對話式寫作最大的坑-要把豐沛的劇情填滿,要不就得用大量的篇幅,要不就落得頭重腳輕,前面鋪了一大堆,後面幾句話打了個圈就算收尾了,醞釀不了甚麼感情。

也因此對話多的小說往往要異軍突起,走嚇你一大跳路線,我所看的三本湊加苗作品都有這種意圖。「告白」當然非常成功,「贖罪」心有餘而力不足,「少女」則介於前兩者間,誠意到了,也的確讓人稍稍咋舌,但說真的種種巧合和劇情主軸好像也沒有甚麼關係。若硬要說,大概只和由紀奶奶那句「因果報應」有關吧,偷取學生作品投稿的落魄作家、和落魄作家同居的未成年少女,在小說的最後被消費了,成為平淡劇情最後一個爆點,好讓讀者在闔上書後不至於痛罵連篇。

可是要說敦子和由紀在歷經一個暑假後總算明白甚麼是朋友了,也有點太理想化了。如果她們真的明白了,就不會放任紫織逐漸步上死亡之途而不聞不問。這裡或許也有一個圈圈吧,偷了由紀手稿的小蒼自殺、和小蒼交往的星羅也自殺、而放任星羅死去的紫織也自殺了,但是和這些死亡都有些微關係的由紀卻渾然未覺地活著。

比起女高中生間喋喋不休的內心獨白,更令我不寒而慄的或許是最後面三人翻看著少女雜誌並討論著各式配件時,由紀心中那驚人的獨白。她計畫著勒索曾無禮對她並被拍下影片的三條,好滿足自己購買昂貴皮夾的慾望。

少女,或許在某種層面上早就已經具備一個女人最可怕的特質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控制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