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控制狂終於把這本書看完了。
控制狂看書的時間,隨著年紀增加而越來越少,有時候會覺得很慚愧,可是,因為長大了,要作的事情多了,取得資源的管道多了(電視,電影,影集以及其他看書以外的有趣事情皆稱之為資源),所以再也不像小時候那樣一逮到時間沒事做就想看書。
這是題外話了,總之,這本書是控制狂利用上下班搭捷運的時候,站在車廂上看完的。因為本書的章節分配恰好和我搭車時間蠻契合的,差不多一天來回的車次,可以看完一章(chapter)。
本書作者林達是ㄧ對夫妻共用的筆名,他們是年輕時,恰好經歷大陸文革時代,書本資源短缺,書裡第一章提到,當年他們想看一本雨果的93年,竟然要偷偷摸摸的,所有人飢渴地,輪著看一本紙質差,翻譯也怪怪的93年,書到手上的時候,破破爛爛不說,還要躲起來偷偷的看,如果被抓到可是不得了的事(因為似乎是禁書),書還不能看太久,因為後面還有很多人在排隊等待。
當我看到這段的時候覺得很感慨,尤其是書中還提到他們的一個朋友,搬到美國之後,發現自己的青少年兒子寧可躺在沙發上看一兩個小時的電視也不肯翻一下書,竟然捧著頭髮花白的頭顱哭了起來,雖然有點誇張,不過控制狂可以想像,那種自己覺得非常珍貴,得來不易的東西,卻被自己的兒子棄如敝屣,卻又無從改變他的時候,大概會不由得更想起過去那些遺憾的歲月吧。
這本書被博客來歸類到旅遊類,但是控制狂卻深覺,這是ㄧ本更深入的歷史書,如果說一般旅遊書必須從地理的概念去介紹一個城市或國家,去拍一些美美的照片,去寫一些精采的遊記,那麼這本書就是多加了一刀,從歷史的角度切進去,帶著讀者在巴黎街頭漫步,尋訪每個充滿故事的建築;或許是教堂上的傷痕;蒙馬特高地上的陰天;先賢祠裡葬著的伏爾泰的生平事蹟;塞納河邊伏爾泰咖啡館的歷史;從西堤島輻射出去的大巴黎地區;隔著塞納河跟歷史的長河,與偉大的聖母院,與雨果的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台譯鐘樓怪人)遙遙相望。
透過這本書的細膩描述,控制狂從巴黎街道還撲滿馬車專用的石磚道開始逛起,接著走過奧斯曼大興土木的時期,讓老巴黎成為一個改頭換面的,整體設計一致的現代都市,接著來到路易十四的輝煌,走過羅浮宮搬遷到凡爾賽宮的年代,大鏡廳的舞會歷歷在目,然後來到路易十五的荒唐,以及他令人心痛的名言:哪管我死後洪水氾濫。隨著書本,來到法國大革命的前夕,路易十六力挽狂瀾,要挽回路易十四時期後便堵塞的君民疏通之道,歐洲思想開放,讓貴族們不顧自己身份,以哲學家之姿為民喉舌,君主立憲制度看似可行,終究因為累積太久,法國大革命終於爆發,路易十六與瑪麗皇后上了斷頭台,太子以十歲稚齡死於監獄中,林達帶著我們去看了被拆的只剩下一塊基石的巴士底,以及其他戰時充作監獄的教堂,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至今的法國已經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了,粗暴的革命不允許漸進,社會底層的人長久忍受的不公平爆發了,人們瘋狂迷戀給人定罪,法國大革命三巨頭中的丹頓和羅伯斯比也都被送上去,到了後來,有貴族血統的人殺光之後,只要不夠激進,也會被送上斷頭台,可怕的雅客賓恐怖專政時期,當時成黨成派的俱樂部們,如今都只剩下一塊紀念碑了。
控制狂在溫潤的紙質中,翻到了法國大革命的血腥,以及革命倖存者的感慨,走過巴黎一圈,四處都是優雅的古蹟,華麗的巴洛克,高聳的哥德,卻都刻著革命的傷,猶如傳說中路易十六斷頭的遺言:但願我的鮮血可以成為法國人民幸福的凝結劑。
這是ㄧ本,跨越哲學,歷史,地理,以及文學的書,看完這本書,更會對人類無法記取教訓的愚蠢,感到痛心。
- Jul 21 Sat 2007 13:26
[書] 帶一本書去巴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