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寄件者 20100717京都day2-2二条城


離開山鉾巡行後,我與旅伴們都有些筋疲力盡,一來天氣太熱,二來也是在人群中擠來擠去挺累的,因此我們都沒甚麼胃口,只匆匆在便利商店買了兩大瓶(各一千西西)的運動飲料分了喝掉,又在建築物的陰影中休息了一會兒(在日本,我們也算是創了紀錄,走到哪都能席地而坐,日後甚至在三十三間堂一千零一座菩薩像前睡了個東倒西歪XD),才緩緩朝食物的方向前進。

那幾日我正逢不方便的時間,加上天熱,真是一點胃口都沒有。兩位旅伴走進松屋點了兩份廉價午餐,原本說三人合吃兩份,但我熱得一口都吃不下,因此便先離開他們到二条城找洗手間。上完廁所後我想反正人都進來了,在那兒呆等也是無聊,便一個人先逛了起來。(二条城官網請點這邊

簡單介紹一下二条城的歷史:二條城是一座位於日本京都府中京區二條城町的城堡,建設於江戶時代初期(1603年)。曾經是德川家康的寓所。位於京都市街的一座平城。1994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中的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之一。狹義上,二條城,就是江戶時代築起的城池,但是在廣義上,是指第十三代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居城、織田信長為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建造的城池,1573年織田信長舉兵將足利義昭放逐河內,此城便被焚毀,在其它地方另築二條御所,之後獻給皇太子。但是本文提及的二條城,是德川家康築城的二條城。二條城內值得參觀的地方眾多,其中被列為國寶的二之丸御殿共有33個房間,800疊的塌塌米大。(資料來源點這邊

寄件者 20100717京都day2-2二条城


另外一個網頁找到的資料:二条城是由德川家康所建,他是江戶幕府的第一代將軍,他修建二条城是為了讓他自己及其子孫在京都有一個住所。這座城主殿現在稱為二之丸(也就是「第二重城」的意思)是在1603年修建完成,後來由家康的孫子家光擴大。在歷史洪流中,它保留了原本的樣貌,並以桃山時代建築聞名於世;有著裝飾美觀的紙門和鶯啼板,一有人走過就會發出像夜鶯啼叫一樣的聲音(基於防止他人入侵的安全措施)。家光還為二条城所加建了本丸殿(主城),包括著名的五重塔。然而,原來的本丸殿建築在18世紀時被焚毀,目前的建築物是在1893年從皇居移過來的。(資料來源點這裡

有沒有好昏昏欲睡來著?XD,先了解一下時空背景,再來看照片,比較有深度嘛XD,不過歷史課就上到這裡了,因為我也不是很懂,哈哈。 

由照片中可以看見被我們膩稱為擬啾啾(日文發音為Nijojo)的二条城是有護城河的,擬啾啾是我此行最喜歡的景點之一,除了因為它為於我們住處附近,住在京都子的七天裡幾乎天天得經過,二來也是因為它身為世界文化遺產,卻身處市中心,一點架子都沒有(誤),三來,它的建築風格古樸可愛,雖然乍看有一點失望(原本以為是像姬路城一樣高不可攀的哪),但是比起仰之彌高的姬路,擬啾啾特別親民。

我進去的時候是下午一點多,正是熱的時候,因此人群還不算多,但也不少了,人人手裡撐著傘,七嘴八舌,各國語言都有,當然也包括咱們台灣腔的中文啦!我一個人扛著相機,傻不愣登地走在人海中,幸運的逮捕了幾張無人的風景,一點都沒有身處異地的感覺,反而有一種自由-不需要和別人搭話,也不需要聽別人說話,只要安靜地做我想做的事情,去我想去的地方。這時候我忽然想起出發前牡丹告訴我,說不定我日後會愛上一個人旅行的感覺,嗯,說不定喔。

寄件者 20100717京都day2-2二条城


我路過說明牌和鳥瞰圖,往左轉穿過唐門,而後來到主殿二之丸。

寄件者 20100717京都day2-2二条城



唐門。

寄件者 20100717京都day2-2二条城

 

寄件者 20100717京都day2-2二条城


二之丸雖然不是很高傲,但襯著藍天和庭園設計的松樹,卻有一種混合著威武的美麗。

寄件者 20100717京都day2-2二条城



二之丸內部不可拍照,因此我便憑著記憶稍微向各位解釋一下吧。內部據報有三十三間房間,共八百疊榻榻米大,但我印象中並沒有開放所有房間。內部動線非常流暢,入內要脫鞋。一開始我以為只有入殿後才不能拍照,因此在拖鞋處想拍個入口,一位女性工作人員馬上飛奔而來,將兩隻手的食指交叉,朝我用力比了三次叉叉,我才心領神會一旦走進屋簷下就不能拍照(真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XD),

二之丸是木建築,因此整個內部充斥著一股濃濃的老木頭味,但是一點霉味都沒有,是非常溫潤祥和的木質清香,不過我不能確定是原本的建築物散發的香味,還是日本人有做了甚麼加工。旅伴牡丹曾言,日本人保養古蹟並不是將掉落的顏色補上、凹洞填滿,而是盡量以不改變歲月痕跡的方式,讓古蹟可以繼續屹立。因此後來我們便曾在姬路城的西之丸走廊上,看見斑駁泛白的地板隱藏著小小、幾乎無法察覺的整排鐵釘。

到日本十一天我都著穿脫方便的軟皮鞋,脫了鞋子站上二之丸的地板,聞著木頭的香味,赤 裸的腳心貼在微涼卻不冰冷的走廊木板,每一步路,從腳趾到腳尖,都能感受老建築的故事。這地板已被走了幾百年,表面咖啡色的樹皮早已剝落了八成,踩起來有些刮腳,前後方的觀光客們或七嘴八舌或如我一樣沉默前進,地板卻沒有發出任何聲音,沒有吱吱嘎嘎,只有腳與腳前進時細緻的摩擦聲。

寄件者 20100717京都day2-2二条城


參觀動線主要是沿著開放的房間週糟,每個房間的日式拉門總是洞開,再圍以橫條,只提供眼睛欣賞,不提供入內溜搭。每一個房間都會有簡單的日文與英文雙說明牌,雖然勉強看得懂漢字,不過日文漢字有許多和中文是同字不同義,一對照英文說明牌,就知道我解讀徹底錯誤啦~哈哈。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房間,是內有十多個假人的一個大房間,類似議事廳,將軍大人上頭坐,下面兩排盤腿低首的官員,將軍大人下手還有兩位女性,大概是侍妾之流。我不是很確定,是因為英文說明牌有許多專有名詞是日文音譯,有看沒有懂。加上不能拍照,只能憑著印象回憶了。(不過看過日本大河劇或時代劇的冰有應該可以很快想像出那個場景XD)

二条程外表雖然敦厚可愛,內部裝飾在我看來還是走與印象中一致的和風華麗,主子等級者的房間壁畫、屏風都是大金大紅,各種動物栩栩如生,真佩服他們怎能在如此熱情的房間裡吃飯睡覺。在某個走廊的轉角處我看到一組花朵的壁畫,大紅的顏色,人頭大的花朵,似乎是牡丹品種的花,和中國水墨的牡丹有幾許相似,但是顏色囂張得多。另一邊有四五個台灣青年,大概高中剛畢業的年紀,站在一片天空的壁畫前興奮卻安靜地討論。很好,真是一群好孩子,比剛才那群一路大聲嚷嚷然後從我身上賤踏過去的旅行團可愛得多了。(慈祥拭淚)(我們就不要說是哪一個國家了,免得傷感情)

瀏覽二之丸內部時我沒借語音導覽,當時也忘了問有沒有中文導覽(大阪城便有免費中文語音導覽可借),不過這樣似懂非懂的看下來也花了二十分鐘左右(我沒特別注意時間,只能預估)。離開二之丸後往左邊走,可以繼續參觀庭院(也就是二之丸外部)。說到這,我想起當時我一個很迷惑的點。戶外的參觀動線其實有蠻多地方可以讓旅客們橫向走動,但是我看大部份的人都還是急著往前,少有在某個地方停留者。

寄件者 20100717京都day2-2二条城


後來我想天氣熱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再來可能大家也都習慣於向前衝吧。因為不知道前面還有多少有趣的東西,因此在時間不夠充裕的狀況下便急著向前衝。可是說來有趣,拿著地圖不斷研究哪裡還沒去到,拼命向前走只為了將所有的東西都看到,卻因此沒有對任何一個途經的地方留下印象或感情,這樣真的比較好嗎?

回台灣後和幾個朋友談起這件事情,我說我自己是那種寧可逛不完,也不會急著往前衝的人,大家都覺得有點奇怪。不過不是這樣嗎?當我們到了某一個地方,到底是要「證明自己去過」,所以得在每一個轉角留下一張有自己的照片,而後迅速離開,還是只是單純想要「好好的看看這個地方」呢?許多人會問,為什麼你的照片裡都沒有你。但我只是覺得,照片就是個分享,至於我是不是在照片裡,其實不重要,照片不會因為我的存在而變美,我也不會因為不存在照片中而遺忘這些回憶。(好,我承認有一部份也是因為我不上相XD)(羞)。

寄件者 20100717京都day2-2二条城



我在每一個小角落駐足,看人潮往前。二之丸外側迴廊的木板因年歲久遠,開成了一朵美麗的花,我湊近鼻子聞過(這人是變態嗎?XD)渾不如屋裡那般香氣襲人。多半是幾百年來讓雨水淋濕雪花侵襲又讓太陽曬乾,反覆了幾百個輪迴後,留在體內的香氣已後繼無力。但軀殼還是如此美麗。說不定這屋這天空這牆這護城河,私底下也竊竊私語著:人類這些小傢伙,活得那麼短,只是每天走來走去的,到底在找甚麼?

寄件者 20100717京都day2-2二条城



寄件者 20100717京都day2-2二条城



寄件者 20100717京都day2-2二条城


對啊,你們說,我們到底在找甚麼?XD

想看更多二条城照片請點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控制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