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寄件者 20100719京都day4-4龍安寺


「你以為你看到了,其實你甚麼都沒看到。你以為你看清楚了,其實你甚麼都沒看清楚。你以為你是對的,但你其實只是在做無謂的堅持。」

-2010年夏@日本京都

我也不太好意思繼續去年的日本遊記(一晃眼竟然已經快要一年過去了,人年紀大了之後時間都變好快!)但我覺得不管日本今後將花多少時間才能恢復災前的秩序,但曾經存在過的美麗並非錯誤,加上今天看了森見登美彥的「狐的故事」,以京都為背景的故事讓我心情激盪不已,因為幾乎每個提到的地名我都去過啊啊啊啊,一邊看書一邊彷彿都重回舊地了(啜泣)。

廢話不囉嗦,還是繼續寫遊記吧(超級不新鮮的遊記)。

寄件者 20100719京都day4-4龍安寺

龍安寺不能說是個有趣的地方,在牡丹提起之前我甚至根本沒聽過,只是ㄧ再讓我想起金庸先生作品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段譽!你這個花心的漢子~)(誤)實際走入天龍寺,不意外地發現這又是一個秋季賞楓的好地點,一進門就是樹影重重重的步道,兩邊盡是新葉翠綠的楓樹。

這一天的天氣非常晴朗(事實上除了到達日本的第一個晚上略有小雨,整個行程天氣都好得不得了,每天早上吃早餐配新聞的時候都會看到電視畫面邊邊有一顆鮮豔的太陽圖案,氣溫沒低過攝氏36度,我都要懷疑我人到了東南亞了~),走進天龍寺後雖有樹影遮蔭,但這天是個無風的晴天,空氣依然悶熱炙人,進寺後的蓮花池因為無風打擾而波平如鏡,寫實地映著藍天白雲和破出水面的荷花梗,古樸自在的氣質一點也不受喧嘩的觀光客參拜者們影響。

寄件者 20100719京都day4-4龍安寺


龍安寺的參道是整齊乾淨寬敞的階梯,兩邊以竹編欄杆裝飾,行至此處暑意總算消了一些,蟬聲唧唧,人生也唧唧,好不熱鬧。

事實上我們沒有在龍安寺待得太久,主要還是去一訪龍安寺最出名的後院石庭枯山水。下圖是庫裏前由寺方製作(原為視障者準備的)二十五分之一石庭縮小版,但那天就成了我等參拜者用以確認石庭真的有十五顆石頭的證據(笑)。根據網路資料,龍安寺建於1450年為當時室町幕府管領、應仁之亂的東軍總帥細川勝元所創建的禪寺。也因為應仁之亂之故,龍安寺在動亂中遭焚燬,後來在勝元之子細川政元與4代住持特芳禪傑於1488年重建,後來更在豐臣秀吉與德川幕府保護之下,逐漸擴增為今日之規模。(以上資料來自這個網頁,有興趣的冰有可以打開來看更多介紹喔。)

寄件者 20100719京都day4-4龍安寺


枯山水為以梳紋白沙為底的庭園造景,龍安寺的枯山水以七、五、三的順序排放奇石十五顆,而因為擺放位置的巧妙,使人無論從任何角度都無法一眼看到所有的石頭,也就是說必定會有某幾顆石頭因為其大小、角度而被其他石頭遮住。這天龍安寺的訪客有點多,但我抱著踢館的心情努力鑽營(?)左右探頭試圖找出一個可以破解這魔咒的視角而不果,真的是,不管從廊上的任何地方俯視,你都無法看見所有的石頭。

寄件者 20100719京都day4-4龍安寺


上圖是實景,從這個角度,大概只能看到八、九顆石頭。乍聽此事我覺得有趣,簡直像魔術。但仔細思考後卻覺得很有禪意。這不正就是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不要從遠處揣測嗎?很多時候我們都以旁觀者的單一角度去看待某件事情或某個人,但是在不夠了解也不夠近的狀況下所得到的判斷是很偏頗的,就像石庭裡的十五顆石頭,一開始當我從遠處怎麼數都數不到十五顆,但偏偏又是眼見為憑的時候,我真的不願意相信真的有十五顆石頭,直到看了雖小版的石庭才恍然大悟,那看不見的石頭其實是人心的死角,我們都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主觀意識了

寄件者 20100719京都day4-4龍安寺


上圖旅伴牡丹面前的蹲踞(日本茶道為淨手而設置的水缽)原來是水戶黃門奉獻,我們日文程度不好看不懂旁邊的說明,行前也沒有特別做功課,竟對它忽略了。只有慧眼獨具的牡丹覺得那蹲踞漂亮,要我幫她拍一張照片。在此簡單介紹一下水戶黃門這個人,資料來源請點這裡。水戶黃門本名德川光國,其父是德川家康的最幼子賴房,封在水戶,他因幼時的雍容氣度讓三代將軍家光指定為水戶藩的繼承人。對日本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品請明王朝後裔大儒朱舜水為師,為日本奠定德川幕府期的及其後的尊儒傳統(跟漢武帝同一國的就對了)。他一生尊崇中國儒學的古典,遺愛民間,因此民間編造出許多他微服出訪的有趣故事,宛如日本的包青天,由於他是三代將軍的侄子、四代將軍的叔父,所以亮出德川上三家的葵紋,天下無敢不從,他官至中納言,中納言的別稱就是黃門。故稱水戶黃門。

寄件者 20100719京都day4-4龍安寺


臨行前在寺口看到一珠比我還高的花,花朵碩大花色雪白,我一度誤以為是大學時代房東栽的曇花。但後來一想也覺得自己蠢了,曇花夜開且只一現,可不會大喇喇的晾在三十七度的太陽下。因為我實在太矮了,所以只好舉高相機隨便拍了一張,這才看清原來是比人頭還大的白色荷花,想來是從寺裡嫻靜的荷池中移居而來。

因為這朵荷花,離開天龍寺時我的心情十分愉悅。再沒有比白色的荷花更適合天龍寺的花了,它雖古樸卻人聲鼎沸,有禪意而不孤高,我不能說我很喜歡它,但也不覺得討厭,以觀光景點而言動線規劃得宜,特色也很清楚,雖然人一多不免有落俗套,但反正我等哪一個不是俗人呢?臨行以白荷一朵道別,一切也就不言而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控制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