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眾新聞台被某有機健康的傳直銷公司的負面新聞塞爆,引起社會上不小的迴響,雖然新聞已經止息(天知道到底是哪個有力人士出面去壓掉這新聞!),但是許多談話性節目還是陸續在討論這個問題,而我恰好看到包括新聞挖挖哇跟大學生了沒這兩個節目,心裡還頗有感觸。

這兩個節目雖然都已談話為主,不過調性跟層次還有一段距離,恰好可以從兩方面(社會與家長的觀點VS大學生本身的觀點)去解讀大眾對這次新聞的感想,巧合的是,透過這兩節目,都可以察覺,不管是製作單位,社會大眾或家長,在學的大學生,這三方對傳直銷的印象似乎都不是很好

這恰好可以與此傳直銷公司在說明會中一再強調因為社會大眾對我們的印象不好,所以出去之後先不要跟別人說這裡的事情一事對照,形成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奇妙問題。

問題是這樣的:是社會大眾對傳直銷的印象太差,導致傳直銷商們只能可憐巴巴地龜縮在角落中,過著堅忍不拔臥薪嘗膽的日子?還是其實是因為傳直銷商們太過不擇手段舌燦蓮花,所以社會大眾才普遍對她們存在著負面印象?

這個問題答案不可考,不過這倒讓我想起一個朋友對我說過他一個做傳直銷朋友的故事。

我的朋友B有一個好友A,因家境貧寒,學費生活費捉襟見肘,在無計可施之下,大學念到一半就邁入傳直銷的世界。一開始B對此並沒有任何意見,現實是殘酷的,如果沒錢吃飯,甚麼都不必談,如果傳直銷可以讓A從此不愁吃穿,那麼也不失為一個賺錢的好方法。

只是沒過多久,A便以無法兼顧事業為由,向學校辦理休學,B是在開學後才知道A已經休學,而身為一個外人,也不方便對A說些甚麼,畢竟他也無法在經濟上資助A,就沒資格阻止人家去賺錢,何況傳直銷聽起來也算個不偷不搶的事業,A又一再強調他在傳直銷系統中過得非常快樂。

但是連續幾次見面,B卻覺得A越來越不對勁,裙子越穿越短,衣服越穿越少,鞋跟越穿越高,講話也越來越有風塵味。B是個說話直爽的人,在向我轉述這一段的時候,毫不客氣地說:[把自己的外表搞得像流鶯一樣,還說組織裡面的女生都是這樣,穿得很辣,很有自信,聽了真不知道該說甚麼。]<--男人說話的狠度其實不輸女人XD

後來A卻開始向B推銷商品,B不知道該怎麼拒絕,因為A是以朋友的身分,熱情地想要把他認為好的東西介紹給B,一再強調只要購買商品,就可以得到健康,而且不必被大盤中盤小盤剝削利潤,比購買市面上的任何健康商品都划算而安全,A自己全家都有吃,吃完都覺得身體好很多。

為了表示自己的確是為了B好而不是為了賺錢,A甚至表示,B買的所有產品,A都願意將原本屬於自己的利潤退回給B,B等於可以以半價買到健康。B在盛情難卻之下也有點被說服,買了幾瓶所謂的健康食品。

誰知道,幾千塊的東西一拿到手,卻只有一個月的分量。B有口難言,只能怪自己當初沒問清楚。只是到了第二個月,A問B吃得如何,B說還不錯,A便追問B要不要再買,B還沒回答,A就急吼吼地說,不過這次可要原價了喔

B從此沒再跟A連絡,而跟我說這件往事時,臉上的表情還帶著些許厭惡。

這個故事其實蠻經典的,應該說,大部分人身邊都有過像A這樣的朋友,可能為了任何原因加入傳直銷(家境清寒,有想要的東西卻買不起,不喜歡讀書等等等),一開始可能還算正常,但是漸漸的,大家開始一個接一個不跟他聯絡,但是不會有任何人說出為什麼,直到有一天,這位朋友也找了你去聽他們組織的說明會,或是如附骨之蛆地遊說你買商品,幾次之後,你就將他列入了拒絕往來戶。

我在第一次看到這次的新聞時想起這故事,心裡既感慨又震撼,尤其新聞記者聳動的表示,這家傳直銷公司鼓吹大學生休學賺錢,甚至跟原生家庭決裂。

我看到那些在學的(或是已經休學)的孩子們對著鏡頭大吼,哭叫,潑婦罵街似的咒罵媒體,社會大眾,以及自己的父母,那種震撼是:這就是台灣下一代的菁英,也許腦袋瓜子聰明,卻對所謂的自我意志一點自覺都沒有?

我並不是反對傳直銷的體制,但是我一直對於傳直銷以金錢為誘因吸收會員而感到非常反感。

沒有錯,現實是殘酷的,但請容許老派的我說一句,在還沒餓死之前,都有更多事情比金錢更重要。

多層次傳銷的洗腦秘訣在於:利用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的成功人士的例子,去斷章取義塑造一個神話,告訴懵懂的大眾只要你願意你就做得到,但是如果有人願意靜下心來思考就會發現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漏洞,那就是,成功是很殘酷的東西,它需要天份,機緣,努力,三者缺一不可,有多少人知道愛迪生並不是第一個發明電燈的人?但是前面那些先烈因為機緣不配合,就被埋在歷史的長河裡了,甚至連骨頭渣都不剩。

我想,要進入傳直銷界的人必須有一個認知,一將功成萬骨枯絕對不是一句成語而已,這句話是一個事實,千千萬萬的下線們,最終成就地都是最上面的那幾個人而已,運氣好的在錢快花光錢抽身,運氣不好的被榨乾才離開,甚至背債,這並不是甚麼稀奇的故事,隨便路上抓一個人來問,都有這樣的朋友的經驗。

所謂的倍增市場學在我看來並不是一個實務可行的事情,即使以我一個外行人來看都會覺得疑惑,如果這個理論是可行的,為什麼台灣的傳直銷公司多如牛毛,但成功的卻屈指可數?

傳直銷公司喜歡找大學生的原因我大概猜得到,大學生熱情,天真,對未來充滿希望,而且相信事在人為,尤其是那些從小就成績優秀的孩子們,一向以來對人生都是予取予求,聽多了皇天不負苦心人這類的寓言故事,很輕易的就會被傳直銷那種溫馨,亢奮,以及看似光明的說辭打動,其中當然不乏運氣好而真的賺很多錢的孩子,在透過這些孩子去說服底下的學弟妹,那簡直是甕中捉鱉手到擒來,因為,年紀相近背景相同的人本來就很容易互相信賴,更何況是同校同系的學長姐?

我完全同意學校跟家長跟社會大眾並沒有權力要求大學生不准休學,因為在這些孩子的生命裡,不管是求學還是工作,都是他們的自由,哪怕他們現在要啪一聲從一零一頂樓跳下來,消防隊或任何其他人也不能未經同意拿繩子把他們綁住不讓跳,只能等他跳了再去救他,頂多告他個危害公共危險罪,因為他們是法律上的自由人,這自由包括了身體與心靈。

不過我也覺得那些休學的孩子們所持的理由一點說服力都沒有就是了。他們認為,念書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因為念書出來之後他們不知道要做甚麼職業,才能賺到像在傳直銷那麼多的錢。

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差點從椅子上滾下來,目裡泛出英雄淚。

活到這把年紀,我對現實的見解竟然還不如一批不滿二十歲的小鬼嗎?原來,念書工作以及活著的終極目的,竟然是要賺很多錢

馬斯洛所提出人的五大需求,由下而上分別是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以及自我實現(點擊可看),而這些孩子,這些顯然都是家中寶貝,不然父母也不會拿錢出來給他們念大學,這些顯然至少都有基本外文能力,邏輯思考,如果生在古代也算上通地理下通人文的社會儲備菁英,他們在馬斯洛的理論中,竟然只活在第二等級的[安全]需求中,他們的心竟是如此文明卻又如此野蠻哪!

猶記得我曾做過一份工作,雖然不是傳直銷體系,不過也是以直效行銷方式推廣某種課程,為了工作之故,我也曾參與其中一種心靈激勵課程,在課程中所遇到的學員幾乎都是傳直銷及保險或房產業務。

他們的心其實是很匱乏的,因為業務工作是一份在人性與違反人性的曖昧地段中存活的職業,人性是一種團體生活的本能,而他們卻要在見到每一個人的時候便在內心計算利潤,因為自己並不是如此地坦白,導致她們也無法輕易相信別人,挫折感相對重。

所以他們經常需要透過看似溫馨的分享活動,來找到具有共同經驗與目標的夥伴,並透過這些夥伴的鼓勵,來說服自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這也是為什麼傳直銷事業夥伴會花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時間在公司裡接受所謂的內訓與經驗分享的原因。

是的,傳直銷事業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忙,但是傳直銷夥伴卻經常花上一天十八二十個小時在公司,因為他們是一群不被社會大眾所接納的人,只能靠著彼此鼓勵療傷來更堅定自己的信念,這到了最後已經像是一種宗教模式,只是他們崇拜的不是神明,而是一個信念,這個信念是被金錢所包裹著的某一個偉大的原因,好比說,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那家傳銷公司,他們的信念便是要給台灣人健康,要幫台灣農民,要讓台灣土地健康

我只想問一句:他們的利潤裡面,有多少是分給上游農民的?他們的客戶裡面,有多少是吃了而真的健康的?而他們的菜,又是從台灣的哪裡種出來的?這些土地又真的因此而健康了嗎?最重要的是,除了情緒性的感動字眼,他們有任何量化的資訊可以攤在陽光下嗎?

東方文化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便是對原生家庭的依戀,相對來說,也是對原生家庭的責任,我認為,在沒有取得家長的諒解之前,休學進入傳直銷產業,是一種不智的行為,我自己也是一個很我行我素的人,但是自由並不應該建構在父母的痛苦之上,對那些學歷低,賺著辛苦錢,讓孩子去念大學的父母而言,一張休學申請可能會要了他們半條老命,因為他們並不能聽懂傳直銷的大道理。

甚至對高學歷的父母而言,這也是很不能理解的事情,因為當他們已經到達馬斯洛人的需求頂端(尊重與自我需求)之際,他們的孩子卻一股腦兒奔回到下層需求,而一點也不在乎所謂的志節,理想與自我實現

我想問的是:如果這個事業是值得投資的,而且確保一年可以年收入好幾百萬,那麼如果人生有六十年,在二十歲的時候休學投入這個事業,可以賺四十年,跟大學畢業二十二歲再投入這個事業,可以賺三十八年,這中間只有兩年的差距,不能等嗎?如果這兩年過了,這個事業就衰敗了,那麼,這個事業不是明顯不值得投入嗎?因為它並沒有任何的前景可言。

我想再問的是:此傳直銷公司有意無意一再提起大學沒念完的比爾蓋茲跟楊致遠等人,其實是一個很冒險的東西,我剛剛提過,成功是需要天份,機緣,努力三者,沒有人知道這三個的比例是多少,有人的成功是天分高,有人的成功是努力多,有人的成功是機緣好,完全是case by case,成功可以模仿,但是不能拷貝。

也沒有人知道,上帝要經過多少人次才給一次天降好運的成功機會。楊致遠跟比爾蓋茲動念休學,是立基於他們本身既有的基礎上,他們本身有這樣的技術,而且有貴人欣賞,重點是他們的願景是他們自己可以掌控的,而他們的成功,也來自於許多我們看不見的心酸努力。

我想可以這樣說,他們的成功跟休學並無直接關係,而只是剛好這兩位成功人士都在關鍵時刻選擇了休學,因為他們在休學之前已經在自己的事業方面進行了很久的努力,休學的時候已經幾乎確定自己會成功了,不是嗎?

在看大學生了沒這個節目時,有看到幾位傳直銷公司中的高層出來答辯,一再重申自己明年或後年就要出國深造,賺錢的目的是為了要讓自己可以到國外見識到更好的教授更高的學問更棒的硬體設備。

但我覺得這個理由又讓我再度感到疑惑:這位小姐的存款多到她自稱不能隨便在媒體上公布,不然會被綁票。已經這麼多存款了,卻要後年才出國念書?原諒我,心機很重的我怎麼聽都覺得這只是一個很愛賺錢的人,在面對別人指責你怎麼這麼愛錢的時候找出來的藉口。

我並不認為愛錢是錯,人各有志,這個世界上過著窮苦日子,懷中卻揣著千萬億萬存摺睡覺的怪傢伙多的是。

但我不能接受為了自己的存款累積,用花言巧語將年輕人抓進一個風險大於獲利的世界,而且完全沒有事先告知。我也不能接受以暴力的方式將金錢最大的價值觀洗腦進年輕人的腦袋。年輕人可以衝動,傻氣,天真,熱情,但是不能將對未來的憧憬建築在金錢上,那是我們中年人的權利(嘟嘴)。

的確,學校不是一個教你怎麼賺錢的地方,但是學校要告訴學生的,其實是一個怎麼生活的方式,所謂的邏輯訓練,是透過學習與提問,學到遇到問題該怎麼辦的方法,所謂的人文訓練,是透過欣賞與討論,學到生理需求以外的真善美的感受度,所謂的語言訓練,是透過經驗傳承跟書本閱讀,學到自我學習與視野開拓的能力,而所謂的爛教授,是要告訴我們,哪怕是最糟的對象,都有可能讓我們學到東西

學校生活是一個完全可以不必擔心任何事情,只管讓自己變成一塊海綿,盡情的吸水吐水吸水吐水,最終成為一塊對世界萬物與萬事都有高敏感度與高吸收度與高過濾度的好海綿(不是海綿寶寶!),如果要將它與社會大學或金錢學相比,當然物質價值會低很多,但是學校生活的訓練,是一個人人生大樓的地基,在垂垂老矣之際,仍能無限嚮往的回憶,是無價的。

我小時候流行過一個冷笑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萬萬不能。我只希望,社會的價值觀能停留在物質與心靈的一個平衡點上,否則我寧可人類像恐龍一樣被隕石與氣候全體搏殺,也不願見到人類集體失去對文明的自覺,而牽著手回到馬斯洛需求的第二層。

以上,是難得嚴肅的一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控制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