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摘要:沙巴博物館與附設文化村、88熱炒。

上圖是我在沙巴博物館外圍看到的裝置藝術(?),怎麼看都很像小型的龍舟啊,雕飾很精緻,但是感覺很有年代。

時間拉回司機大哥將我們送到沙巴博物館那時候。初到沙巴博物館,我們的第一個反應是「離州立清真寺也太近了吧」,粗估如果不是因為那附近有一條多向交會的大馬路所以必須繞一下才能走到沙巴博物館的正門,直接過來大概只要走五到十分鐘。但是因為大馬路作梗,實際走大概要十五到二十分鐘。但是這樣也不遠啊!因此後來我們被司機大哥丟包時真是痛徹心扉,這短晚三分鐘的車程竟然要價二十塊馬幣,偏偏又是溝通不良不能怪誰,真是肉痛啊!

但是司機大哥走便走了,錢也拿了車也跑了,我們兩個外國女人既然一開始沒留住他,也不可能此時再追上去找他(是說也不可能找到),只好忘卻過往、珍惜現在,逛逛沙巴博物館吧。

一開始將沙巴博物館列入行程是我個人的堅持,因為我從網路上看到他的造型非常奇特,一般常見的博物館多半是大器巍峨的多角形建築,但沙巴博物館卻是三角形建築,共有主樓、科學與教育中心、文化村、沙巴畫廊和回教文明博物館。雖然博物館是1985年才啟用,但是卻是建築在英國殖民時代的官員舊邸之上,建築設計採用長屋的概念,向外延伸的橫梁如舞者伸展的雙臂,。內部據說清楚地展示了沙巴的歷史、自然史和社會結構,而且旁邊還有植物園、動物園和文化村。(資料來源點這裡

為什麼一切都用據說呢?因為實際上我們因為時間緊迫和預算拮据所以並沒有進入需要付費的博物館內部參觀(因為我們這次是放空之旅和美食之旅不是文化之旅啊)(掩面),只有在外圍走了一圈,並且順便參觀了不需要門票的文化村(事後才發現文化村很大,我們只走訪了一小部分),至於科學與教育中心、畫廊和回教文明博物館是連在哪裡都不知道。

事實上我們走進去的地方好像是文化村的後門(汗),當時也沒特別注意,我甚至還以為這是植物園入口。

走進文化村會先到一個室內的展覽室,裡面有許多植物的照片和資料(所以我才以為是植物園),走出展覽室後會看到一個縮小比例的原住民竹子屋。

繼續往下走就會看到實際大小的高腳竹屋。我們雖然沒有進去博物館參觀,但是博物館旁邊的紀念品店(簡稱土產店)倒是逛了一圈,買了幾張明信片。付帳時順口問了有點年紀的店員阿姨,文化村裡的房子看起來都有點年紀了,是真的以前原住民住過的遺跡還是為了文化村另外興建的房子呢?阿姨說是真的以前留下來的遺跡,不過感覺上阿姨不太想多談,我們又沒有事先針對這部分做功課也沒甚麼特別想知道的事情,就沒有再追問了。

天氣很好,水面浮著蓮花,空氣裡都是蚊子(笑)。樟腦丸在這邊大概抹掉半瓶百靈油吧。從木橋走到水中央的涼亭時並沒有特別感覺,畢竟木橋在各處都很常見。但是當腳踩上涼亭時我的腦門麻了一下,因為涼亭的底部也是用竹枝搭建,相較於木板,竹枝與竹枝之間的縫隙較大,竹枝的彈性也較好,因此當人踩上去時會有腳底一沉的感覺(絕對與體重無關!),而且走動時會感覺整個涼亭發出嘎滋嘎滋的聲響,彷彿就要解體了(再次重申與體重無關)。

我在涼亭內謹慎地移動,若是忽略竹枝帶來的刺激(?),茅草屋頂的竹涼亭其實非常漂亮也很有味道,也可以看出氣候對不同區域原住民的影響,記得沒錯的話台灣的原住民房子也因為分布緯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材質,但是我本人沒有太多研究所以就不發表太多意見啦,因為半桶水很容易說得越多錯得越多啊。(我的優點就是有自知之明)(趁亂又稱讚了自己一下)

逛完文化村、在博物館外圍繞了一下、又逛了紀念品店,也差不多一個小時了。我和樟腦丸坐在停車場的蔭涼處,決定再給司機大哥一個機會,說不定他真的過一個小時就回來接我們了呢,我們拒絕了好幾台向我們招攬生意的計程車,苦苦等待司機大哥(真是不死心的兩人),一直到十二點四十五分左右我們終於死心了,他離開已經一個小時又十五分鐘,就算是吃午餐也太久了(根本不是去吃午餐吧)。

我們上了停車場裡一位阿北的車,阿北說回飯店要二十馬幣,樟腦丸試圖殺價十五馬幣,但被無情拒絕。天氣甚熱,時間也有點緊迫,又不確定走回飯店需要多久時間,根據地圖我估計大概一個小時出頭,但是因為當地的地圖都沒有比例尺所以真的是我們自己「估計」出來的,我數學超爛根本一點把握都沒有!所以最後還是說服樟腦丸搭阿北的計程車回去。

阿北一路上都在聽粵語廣播,但是我們已經無心和他攀談,我心裡一直想著把我們丟包的那位大哥,很想問他,司機大哥,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願意把話說清楚一點嗎?(是你自己沒聽清楚吧)

回飯店時距離集合的兩點鐘還有一個小時左右,我和樟腦丸放了東西上過廁所決定吃個午餐再出發。但是時間不多,因此就打算在飯店附近的88熱炒解決。「88熱炒」不是店名,而是一大堆吃喝的攤位的集合名詞,位在飯店後面幾棟大樓之間的天井,數一數大概也有個十幾攤位,甚麼都有甚麼都不奇怪。

上圖是樟腦丸點的檳城炒粿條。本來我聽到粿條沒啥興趣,因為我本人對粗麵條(粿條類啦烏龍麵啦)沒興趣。但是炒粿條上桌時我震撼了,原來文化差異在美食界也有!原來此粿條非彼粿條,這根本是炒河粉啊,炒河粉我就吃!(筷子預備)

這盤炒粿條價錢不貴,沒記錯大概七塊馬幣,但是蝦子可不小,口味也很讚,和台灣的醬油味不太一樣,但也不是蠔油的味道(我本人超級討厭蠔油所以一吃就知道有沒有)(所謂最了解你的一定是你的敵人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豆芽菜雖然不是名貴的菜色(而且可能有漂白的嫌疑),但是在這裡就扮演了重要的腳色,讓口感略軟的粿條有了層次。

層次是大雜燴菜色的生命啊!這麼一來這道蝦大有層次又口味獨到的炒粿條就不再是單純的炒粿條,而是好吃的炒粿條了!加上細碎的蛋末增添的香味,在飢腸轆轆之時來上這麼一盤炒粿條,我真的覺得老天待我不薄啊(欸肚子餓的時候沒有點到難吃的菜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啊!)

兩個人當不可可能只吃這一盤(是誰本來說天氣熱不想吃的)。後來我本人就到另外一個燒臘攤點了鴨腿麵(本來要點雞腿麵,但是老闆說雞腿賣光了)。雞腿麵七塊馬幣,鴨腿麵多兩塊,但是當下不論如何就是想吃肉(這人是怎樣),所以還是點了。

麵上桌時挺意外,因為原本以為是湯麵(台灣的排骨麵甚麼的都是湯麵不是?),結果他是撈麵,黑糊糊一盤上桌嚇壞我們,因為看起來很鹹。我鼓起勇氣嘗了一口,接著就開始吃個不停(誤),因為一點都不鹹啊,就和之前吃到的撈麵一樣是甜鹹口味,麵體有點像廣式炒麵那種,像比較細的油麵但是又不是油麵(到底吃不吃得出來啊),總之好吃就對了。

反而旁邊的鴨腿有點鹹,大概有醃過。說真的鴨腿多汁鮮嫩,但是那股子鹹扣分了,就像一個打扮時髦的漂亮女人卻一毛不拔,總是令人有點遺憾。(我想要會講台語的捧有才知道我為什麼這樣比喻)(是在得意甚麼)鴨腿旁邊放的是大黃瓜(沒記錯的話),根據樟腦丸的說法(因為我沒吃),大黃瓜吃起來像新鮮的,鴨肉比大黃瓜還鹹,所以大黃瓜的任務應該是為了解鹹吧。

這中間我要先說一個很悲傷的小插曲(背景音樂緩緩流瀉出悲傷的小提琴聲),那就是這天我多花了一筆開銷,因為我發現我大姨媽來報到了。

基本上我的大姨媽是個有公主病的老太太,她哪時候來訪,來訪多久,向來都不是我們這種凡人可以預測。最近一年來她勉強維持著時間雖然不固定但是間隔保持在六十天左右的頻率,因此我掐指算過,我在亞庇這星期應該無論如何都可以避開她老人家。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又是一句老派而好用的詞兒),從來不準時的她,這次準時了,一輩子沒這麼準過,恰恰好隔了整整三十天,她來了,來了,從山坡上輕輕地滾下來了(欸,那是小學課文吧?)。早上起床時我隱隱覺得肚子有點奇怪,但是總覺得是這幾天太陽曬太多,一切都只是幻覺嚇不倒我滴。但是當我們從沙巴博物館回到飯店時,我悲傷地確定了(背景音樂加強),她來了,她真的來了!

說真的因為我根本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情,所以我身上只有兩片平常放在包包裡保心安的綿綿,重點是就算我帶再多綿綿都沒有用,因為隔天我們就要去海島玩了,海島!海島不是這次旅行的重點嗎?大姨媽根本是在整我吧,挑在我要去海島的時候來,還來得又快又急,連想要假裝一下都沒辦法。

此時我下了一個此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那就是為了下海,我要嘗試以前一直很抗拒的棉條!而且是臨陣磨槍,第一次使用就下海!

其他的等講海島遊記的時候再說吧,我只能說,對於要玩水又適逢生理期的女生而言,棉條真的是比吃藥避掉生理期好太多了!下回待續(這篇好像有點偷懶~哈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控制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